在预应力工程中,预应力技术的施工流程是怎样的?一般包括下面几个步骤。
预应力筋是预应力技术在工程施工及使用过程中表现好坏的重要因素。因此其质量把控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执行,首先预应力筋进场检验应符合规范,应核对钢筋生产厂家的产品合格证以及钢筋试验报告。检查齐全材料后预应力筋方可运送现场。在预应力构件施公前,预应力筋还应进行检验批的抽查及复检,检验批按照钢筋的进场批次及制定的抽检方案进行确定。待所有检验均合格后,预应力筋方可投入工程施工中。
在预应力构件中,钢筋下料长度为孔道长度、长度误差及张拉端预留长度三部分总和,在张拉施工中需注意几点:
(1)下料前预拉钢筋;
(2)控制张拉强度在钢绞线抗拉强度的85%左右;
(3)掌握好张拉速度,不能过快;
(4)掌握好松拉时间,一般在应力达标后保持7、8分钟左右,不能过早或过晚松拉;
(5)不能扭缠孔道中的钢绞线,切断前需编束理顺再行绑扎;
(6)钢绞线在下料完成后不应出现磨损、打弯现象;
(7) 预应力筋的堆放需按下料长度进行排序,禁止乱放;
(8)预应力筋在下料完成后还应检查其尺寸、规格及数量等,达到要求方可进行施工:
预应力曲线在梁体中布设预应力筋及金属波纹管时需控制几个关键点:首先确定最高点、最低点及反弯点,连接关键点以确定曲线大致轮廓;然后比照详细放线图并且画在非预应力钢筋上,间隔l米左右确定一个控制点逐步确定曲线形状;最后确定专职人员负责检查、修改并调整曲线位置,确保准确安全地放线:
焊接固定支架及预应力筋的位置主要是其上的各个控制点=实际操作为:绑扎成型普通钢净后,调整控制波形管管底标高并在箍筋上标注具体焊接位置。此位置须为钢筋布置图中设计要求的控制点:然后焊接固定支架及预应力筋中标注的位置:因箍筋直径较小在浇筑时固定支架易变位,故每隔1米左右在箍筋下垫一个垫块。此外,固定支架要求承载力足够大,直径不能小于1厘米,位置安放准确。这就需要焊接及放线人员互相配合协调完成工作。
安装金属波纹管之前,需焊接牢固固定支架,同时,绑扎普通钢净使其成型:此后,安装预应力钢筋固定端垫板,从张拉端套人大一号的金属波纹管。最后采用棉丝线封闭连接端并用密封胶胶封。金属波纹管管身整体在梁体内必须顺直、严禁弯曲(最大水平偏差10mm)。
预应力筋的穿束在金属波纹管的安装完成后进行。正常情况下,采用人工单根的方式进行预应力筋的穿束工作,首先用软布或者胶带等材料包裹缠闹预应力筋端部,避免其对金属波纹管管身造成破损。若预应力筋穿束完成后金属波纹管出现划伤部分,需进行及时规范处理,一般采用防水胶带缠绕。为减轻梁身局部预应压力,还应按照设计标准在预应力梁张拉端增设附加螺旋箍筋。
在预应力工程的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都应严格遵守相关的工程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认真分析影响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因素,积极地提出防范措施,才能确保建筑工程高质量、高效率地完工。